神经外科
颅内动脉瘤和颈内动脉破裂止血
用无菌吸管从安瓿中吸出医用胶(喷雾型将医用胶注入配备的喷胶瓶中并拧紧喷头,按压喷头首先降压,体外压迫同侧颈总动脉,用吸引器吸清术野血液,看到破裂口,同时在一小块棉片上放置1cm x 1cm大的明胶海绵,上面再放一小块颞肌,涂少许医用胶。然后迅速将带胶的肌肉堵住出血口,压迫片刻即可止血。
颅骨瓣固定术
为减少颅脑手术后并发硬膜外血肿和缩短开、关颅时间,在术中将皮瓣全层自颅骨上分离,将颅骨瓣取下放入生理盐水中,术后在骨瓣边缘涂医用胶后放回,固定粘合。
颅骨修补术
翻开皮瓣后,将准备好的有机玻璃边缘涂胶后直接放在颅骨缺损处,与周围的软组织粘合,必要时将边缘用7号丝线与软组织缝合,固定3点,效果满意。
颅前凹低修补术
取一块大小适当的颞骨,涂胶后置于颅底骨缺损处,然后再用涂胶的颞肌粘堵在四周围,严密封闭。
颅脑损伤手术
外伤性颅骨粉碎性骨折:进行颅骨修补术,将碎骨块用胶粘合固定或与皮瓣粘合在一起缝合,这样粘合的颅骨瓣比较牢固,当遇到硬脑膜破损不易缝合时,取颞肌筋膜与硬脑膜粘合在一起进行修补,或间断缝合帽状腱膜后,皮瓣下涂胶,将其粘合于颅骨上。再缝合头皮,同样能防止术后脑脊液漏。
颅脑肿瘤开颅切除术
包括脑膜瘤、胶质细胞瘤、血管网织细胞瘤、脊索瘤、畸胎瘤、骨瘤等。主要用于手术中对瘤床及周边难以控制的出血处粘附止血。
颅脑外伤
多用于脑血管破损的粘合与修复,颅面、颅底骨缺损,颅骨粉碎、凹陷性骨折的复位手术。在修复脑血管破损的病例时,先用明胶海绵填塞于血管破损处,再将涂抹有医用胶的修补片贴于其伤,以便起到加固作用。
鞍区病变经蝶手术
采用经蝶入路切除鞍区病变(如垂体腺瘤、颅咽管瘤、鞍内胶样囊肿、空蝶鞍等),手术结束时用医用胶将肌肉、明胶海绵及骨片粘合修补鞍底,防止发生脑脊液漏。
颅骨缺损修补术
如游离骨瓣的粘合,颅–眶–鼻部联合手术的通道粘堵术,在ct脑立体定向开放手术时,需要用胶将环型骨瓣粘合固定。
脑瘤切除后修补硬脑膜
脑脊液耳(鼻)漏的修补术
对于创伤性或自发性脑脊液耳(鼻)漏患者,术中寻找漏口后,将漏口周边用手术器具制作出粗糙面,取略大于漏口的筋膜、硬脑膜片或肌肉块,在其上涂胶,贴敷于漏口处,并在修补物上方再涂一层胶,用明胶海绵覆盖,常可达到修补十分严实之目的
脑(脊髓)血管瘤或avm手术
在夹闭或切除脑(脊髓)血管瘤或avm手术中,为了防止患者手术后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血压增高,导致血管破裂出血,可在被夹闭的动脉瘤或被切断的较粗大的avm供应动脉断端,用涂胶的小片肌肉或明胶海绵将其包裹。这种方法也适用于那些无法夹闭的广基型脑动脉瘤的孤立性手术。
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手术
术中要对被截除的颅骨、眶顶板、眉弓、鼻梁等施行重建与再造。胶的应用及其粘合作用显得很重要。
颅颈与椎管成形术
许多颅颈区及椎管内疾病(包括肿瘤、蛛网膜囊肿、椎间盘脱出、寰枕畸形、椎管狭窄等),进行手术治疗后,可将切开的颅颈骨质及椎板复位,施行成形术,以便保持手术后椎管的完整性。例如颅颈区手术后的寰枕融合和椎板切开的“后开门”手术。
颅脑手术切口处的csf漏
医用胶自体颅骨碎片原位粘合成型
彻底清创后,小心取出颅骨碎片,用3%h202浸泡消毒5分钟后包于湿纱布中备用。然后清除颅内血肿及挫伤脑组织,修补硬脑膜,取胶0.5 ml 或1ml仔细将颅骨碎片原位粘合。骨窗范围较大时,可在骨折中心处缝吊硬脑膜,缝线粘合在骨折缝中即可,最后将皮瓣与碎骨片表面粘合,分层缝合头皮并不必置管引流。
(1)对于骨瓣或骨缺损的粘合,常将颅骨钻孔时的骨粉末填塞于骨瓣锯缝之中,然后滴入胶,可使其粘合较为牢固。
(2)胶的使用环境,要求在手术中对于需要粘合的部位及组织,应将血性或液性成分清除干净,保持局部的清洁与干燥,才可使其发挥较强的粘合性能。
(3)对血管和神经进行粘合与止血时,先将医用胶涂于明胶海绵或肌片上,再贴于用胶部位,不要直接涂于组织上。
(4)在脑深部手术时,用胶(如经口–鼻–蝶窦入路的鞍区病变手术),需要用载有长针头的注射器将胶注入作用部位。
●脑动静脉畸形(avm)的栓塞治疗
经过适当选择的病例,单纯应用医用胶栓塞可治愈,而不需手术治疗或放射治疗
医用胶和碘苯酯混合后可延长其聚合时间,并且随二者的混合比例不同,聚合时间也相应发生变化
在栓塞前后用5%的葡萄糖冲洗导管,避免了其在导管内发生聚合,阻塞导管。碘苯酯不仅改变其聚合时间,还可使其在透视下显影。加入适量钽粉,可进一步增加显影效果。
注意;如微导管粘附于血管壁,在栓塞后的手术切除中取出,无严重并发症。这一问题是粘附性栓塞材料所特有的。由于其粘附性,注胶时间受到限制,注射后必须立即撤管,否则有将微导管粘附于畸形团的危险。这就要求术者具有丰富的注胶经验,掌握胶的浓度,把握注射速度和注射时间,严格控制返流,及时撤除微管。为防止"粘管"的发生,可采取以下措施:ⅰ)确保微导管的头端置于畸形团内,防止胶的返流。ⅱ)注胶前理顺过度屈曲的微导管以利于注胶后微导管的撤除。ⅲ)采用降低浓度的胶。ⅳ)注射过程结束时抽吸微管,同时迅速将输送导管和微导管一起撤除。
●医用胶颅骨游离骨瓣(片)粘合
游离骨瓣(片)粘合、幕上骨瓣开颅,改颅骨肌瓣为游离骨瓣,切口一切深达骨膜下,骨膜连同肌肉,皮肤一并掀起,钻颅,锯下骨瓣并将其移去后进一步操作如同既往各颅内疾患。切除颅内病变后,缝闭硬脑膜,骨窗四周将硬脑膜悬吊数针,硬膜外放置引流条,用于棉纱将骨窗边缘及游离骨瓣边缘抹干并涂上薄层共混型医用胶,回纳骨瓣加压8-10钞钟,于颅骨外板再涂胶;而后,将骨膜肌皮瓣摊开并迅速将其覆盖于颅骨外板表面上,按压片刻(5-6秒钟),双层缝闭切口,骨片粘合主要用于经蝶垂体瘤切除后鞍底重建,具体做法是:肿瘤切除后鞍底置入小块明胶海绵,将大小合适的小块骨片置入垂体窝卡于鞍底,吸干渗液或渗血后用一次性之一毫升注射器抽吸共混型医用胶,镜下将胶水滴于鞍底骨缘与骨片间,再将小块明胶海绵置其表面。吸管按压片刻候其粘紧成小硬块后撤除蝶窦牵开器,封闭切口。